将行业中的知名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以便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试图使消费者误认为自己的产品与著名品牌有一定关联,从而扩大销路,获取利润。这种现象被业内称为“傍名牌”。在我国管道行业,这种现象由来己久,相关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对这种“傍名牌”行为的打击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但由于制假者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加上管材销售商对制假者的袒护,使得工商管理部门取证比较困难,从而影响了打击“傍名牌”活动的效果,部分名牌企业苦不堪言。
在我国管道行业内,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简称“佛山日丰”)是受“傍名牌”现象困扰最严重的企业之一。由于佛山日丰的铝塑复合管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再加上佛山日丰以其技高一人的手段创造了“日丰管=铝塑复合管”的营销奇迹,很多企业便打起了“日丰”的主意。一段时间内,诸如“杭州日丰”、“诸暨日丰”、“上海日丰”、“大连日丰”等打着“日丰”字号的“伪日丰”管道企业一度高达40余家。这些“伪日丰”在市场上的大量出现,让不知情的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是佛山日丰的分公司或在广东佛山以外的生产基地,它们生产的铝塑复合管就是“日丰管”,从而使佛山日丰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巨大损失。
为保护“日丰”的正当权益,佛山日丰与“伪日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与多家公司对簿公堂。在此过程中,佛山日丰与上海日丰高新管道企业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日丰”)的斗争最为典型。上海日丰通过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等手段在市场上大肆渲染“上海日丰”的企业品牌,以此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以“‘上海日丰’的铝塑复合管=日丰管”的假象,并且对佛山日丰的再三交涉置若罔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佛山日丰一纸诉状把上海日丰告上了法庭,上海中级人民法院第二分院一审判决上海日丰立即停止使用佛山日丰的商标和“日丰”字号,并赔偿佛山日丰经济损失人民币48万元。上海日丰起初并不认同此判决结果,随后提出上诉,结果在法院受理其上诉的过程中,与佛山日丰达成了和解,并撤回上诉。
相对于与上海日丰“较量”的这一结局,佛山日丰对其他“伪日丰”的猖獗,却显得非常无奈。因为大多数打着“日丰”旗号的企业并不像上海日丰那样明目张胆,他们总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以打游击的方式销售那些标注着日丰标识的管道产品。再加上不法销售实体对这些“伪日丰”的袒护,便使得工商部门对这些“伪日丰”的取证比较困难,从而使佛山日丰非常被动。无奈之余,佛山日丰只得在他们广告上醒目地标明:“惟一产地:广东佛山”的字样。
除佛山日丰外,我国管道行业内的金德、伟星、金牛、亚通也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傍名牌”的困扰。
2006年,临海市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海伟星”)在市场上发现了一种标注为“伟星建材(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伟星”)的PP-R管产品,该产品质量低劣,售价仅为临海伟星所生产的PP-R管的价格的一半。临海伟星随即向浙江省临海市工商局进行了举报,要求工商部门进行查处。后经临海市工商局查明,该产品由浙江省诸暨市某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在自己公司生产的PP-R管外包装箱上突出标注“伟星建材(香港)有限公司”,在内管上标注“伟星建材有限公司”,弱化实际生产地,以达到混淆伟星品牌的效果。
在查处香港伟星的过程中,虽然临海市工商局及浙江省工商局对该事件高度重视,前后在浙江省共查封了价值30余万元的假伟星管材管件,但是据临海伟星反映,标注为“香港伟星”的PP-R管产品后来在市场上仍有出现,只是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而是和工商部门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再加上售卖香港伟星的摊贩的袒护,使得工商部门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对于这种无奈,金德集团、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有过深切体验。据了解,在市场上打着各种“金牛”旗号的不法实体大有人在,为此,金牛专门在公司成立了打假部门,打假行动已经连续进行了好几年,但同样由于上述原因,打假效果不甚明显。
面对这种无奈,伟星、日丰都把希望寄托在驰名商标上,因为根据相关规定,获得驰名商标之后,工商部门对假冒驰名商标产品的行为将更加有法可依,惩治力度将更大。对此,获得驰名商标的金德集团负责人给予了肯定。本报记者 陈进周
新闻链接
国家工商总局严打傍名牌将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工商机关开展打击“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专项执法行动从8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由总局部署,重点查处一批将他人的知名字号或商标作为自己的字号申请登记企业名称,并以多种方式在市场上使用,制造市场误认、混淆的“傍名牌”案件。对同时存在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侵犯商业秘密等其他侵犯权利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一并调查处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重点查处的“傍名牌”案件。